嵩县白河镇瓦房村:“养蜂”村的增收“蜜”方!

2025-07-21

青山环抱,流水潺潺,缕缕阳光洒在嵩县白河镇瓦房村的蜂场上,空气中弥漫着蜜香。


近日,养蜂大户马金辉带领村民穿梭在蜂箱之间采收蜂蜜,干劲十足。今年以来,他家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前段时间刚卖出1500斤蜂蜜,收入7.5万元。“不光我,村里不少蜂农都有增收。”马金辉脸上乐呵呵的。

GetAttachment (9).jpg

实际上,半年前马金辉还在为蜂蜜销路发愁,有过缩小规模的念头。


何以实现资源盘活、扭亏为盈?马金辉肯定地说,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王冰的鼓励和帮助。


今年2月,受组织委派,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干部王冰来到瓦房村开展帮扶。刚到那几天,王冰深感重任在肩,成宿地睡不着觉——脱贫户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数量多,村集体经济薄弱。


“再难也要干,决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王冰默默下定改变现状的决心。


为争取乡亲们的支持,王冰带着驻村工作队踏遍山里的沟沟坎坎。他们发现,虽然家家养蜂,但分散经营、品质不一,除了少量散卖,多由自己消化;虽然蜜源优质,但藏在深山无人识。更重要的是,由于养蜂产业难以打开局面,大家对发展产业缺乏信心。


在王冰看来,“破题”的要点在蜂蜜,既要靠市场开拓,又得搞好产品研发,打造特色品牌。


经过市场调研,王冰决定开发蜂蜜水。“蜂蜜水饮用方便,也更易为人体所吸收。”王冰介绍。村里还专门与研发团队合作搞开发,引入低温浓缩、无菌灌装等工艺,既能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又能延长产品保质期。

GetAttachment (11).jpg

在包装设计上,王冰等人考虑实际使用需求,植入一些“小巧思”——开发“旋钮式”蜂蜜水,消费者可通过扭动旋钮调节蜂蜜水的浓度;开发便于携带的蜂蜜饮用装置,口径与饮用水瓶配套,使用方便。


村里无力建设生产线,王冰就另辟蹊径,委托企业代加工,让生产先动起来。


“村里对蜂农的蜂蜜进行统一收购,一来解决销路问题,二来保证品质统一。”王冰说,一方面搞代销、一方面搞加工,村里养蜂产业逐渐形成由蜂蜜、蜂蜜水、摇摇蜜组成的分级分类的产品矩阵。


为开拓市场,王冰很下劲儿,线上开直播、线下跑业务,并发挥企业优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广。“今年上半年,瓦房村的蜂蜜产品营收突破120万元,户均增收近2000元,村集体增收超过20万元。村里打算借助前期收入筹建生产线,并鼓励大家扩大养蜂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王冰介绍。

GetAttachment (10).jpg

对该村的养蜂产业,王冰还有更长远的期许。“有带头人,产业方能立得住、站得稳。我们正努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带头人,推动蜂蜜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人走产业在’。”王冰说。


坚持党建引领,该村不仅盘活了养蜂产业,还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养牛、养羊、高山玉米糁……河流两侧,养蜂产业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这个曾经沉寂的山村正在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吕百营 实习生 潘晨曦 文/图 通讯员 李艺超


责任编辑:魏亚香

A底部.jpg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