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洛阳科研团队研发新型防水材料,有望终结“防水拆盲盒”!

2025-07-21

7月21日上午,位于洛阳市的洛阳理工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实验室里,该校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发团队负责人陈华军正俯身调试仪器,屏幕上的曲线跳动——他正核对企业反馈的新型防水材料性能数据。

GetAttachment (6).jpg

陈华军的实验台旁,摆满了贴有“抗折强度测试”“耐候性实验”标签的样品——它们见证着一项颠覆性技术的诞生。前不久,该团队用18个月时间,啃下了“高韧性水泥基防水材料”这块硬骨头,目前已进入企业试生产阶段。


传统防水材料总被两大问题困扰:水泥基(以水泥为基材)的易开裂、韧性差,胶状的怕暴晒、易老化。“行业人总调侃说修次防水跟拆盲盒似的,保不齐哪年就漏了。我们的研发正是瞄准这一行业痛点。”陈华军坦言,该款突破性新品直接改写了行业规则。测试数据显示,其抗折强度是传统水泥基材料的200倍,耐久性更与建筑“同寿”——理论上,房子不塌它不坏,破解了“防水层先于建筑老化”的行业难题。

GetAttachment (7).jpg

这背后是团队的“死磕”。从数百种添加剂里“大海捞针”,反复调整配比,终于攻克了高成膜性、易分散等技术关卡。“我们筛掉的废料能堆半间屋。”陈华军指着实验台上的瓶瓶罐罐,“现在每吨成本压到不足1800元,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近三成。”


“以前做防水像打补丁,现在能当‘终身保修卡’。”负责产品生产的企业建筑工程师坦言,该款新产品抗裂、耐造、便宜,三大优势直击痛点。若推广,既能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又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洛阳理工的“防水革命”,正是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校持续深化“校城融合”“校地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洛阳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型防水材料的量产,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洛阳方案”,更印证了:当实验室的“技术种子”扎根产业土壤,就能长出助推地方发展的“参天大树”。

GetAttachment (8).jpg

“下一步将重点拓展海洋工程、光伏支架等新兴应用场景。”陈华军表示,本地建材企业正在建设高韧性防水材料生产线,预计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成果转化,洛阳的“创新引擎”或将释放更大能量。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郭学锋 实习生 翟育冉 文/图


责任编辑:魏亚香

A底部.jpg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