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洛阳解读”丛书《牡丹花都》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河洛文化文献馆举行。
“洛阳解读”丛书由洛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建国主编。《牡丹花都》是“洛阳解读”丛书推出的第二本专著,由洛阳师范学院教授郭绍林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郭绍林通过梳理、考证牡丹的历史,认为牡丹是我国古老的植物,在唐代以前,牡丹作为野生植物存在,也作为一种中药材被人们利用;唐代以来,人们将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大规模人工培植。人们赋予牡丹与历史人物、神话、历史典故等相关的文化色彩,使它具有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内涵,而且社会内涵比自然内涵更丰富。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家、学者对《牡丹花都》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牡丹花都》以及即将持续推出的“洛阳解读”丛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读性,立足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以历史的高度和宽广的视野,跳出洛阳写洛阳,从洛阳文化的某一重要议题或话题展开,深度发掘厚重的洛阳历史,推出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通俗读物。
王建国介绍,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积极筹划“河洛文学与文献”研究规划,在校内外专家和有识人士的共同酝酿和支持下,组织专家编写“洛阳解读”丛书。
“洛阳解读”丛书计划出10本,书名分别为《千年帝都》《牡丹花都》《天下之中》《华夏中心》《民族圣地》《河洛文化》《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家之源》《姓氏祖地》。每本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一个作者,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洛阳文化。
郭绍林,1946年1月出生,洛阳人,197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83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史方向研究生毕业。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教授,个人专著和论文集有《唐代士大夫与佛教》《隋唐洛阳》《唐宋牡丹文化》《历代牡丹谱录译注评析》等,主编《洛阳都城史话》等。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 记者 余子愚 文/图
责任编辑:李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