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来洛

2023-08-15

日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届首位“梅花大奖”获得者尚长荣先生受聘成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荣誉教授”,并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艺术基金豫剧马派人才培训班上了一堂戏曲大师课。

课堂上,今年83岁的尚长荣先生以《激活传统 融入时代》为题,分别从个人成长和从艺经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戏曲工作者如何守正创新等方面,引经据典深入阐释,现场不时爆发阵阵掌声。

GetAttachment (12).jpg

畅谈发展:守正创新、精益求精

“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周秦乐舞汉代百戏隋唐参军戏,这些表演艺术虽然算不上正式的戏曲,但它们不同程度为中国戏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南戏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戏曲正式诞生,元杂剧的出现象征着中国戏曲文化进入成熟阶段……”谈及戏曲,尚长荣如数家珍。

尚长荣说,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先秦萌芽期到汉唐百戏、宋金院本、元杂剧及明清传奇,传统戏曲发展出了近400个剧种。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剧场艺术受到了挑战,人们在手表上都能看节目,戏曲工作要怎么做?

尚长荣表示,首先要坚持走好守正创新之路,吃透、学透传统戏曲文化,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与时俱进、提质升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去创作。其次,要做到“精”字,精致、精彩地呈现精品剧目,用戏曲新面貌、新生态、新气象吸引新时代观众走进戏曲演出现场。


寄语青年:做到“四有”、繁荣戏曲

课堂上,尚长荣与大家一起回忆了自己的从艺经历,同时道明了他近年与人合作拍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的初衷——希望借助新技术,吸引更多观众去感受传统艺术深层次的魅力。

他说,演出要考虑社会担当,思考用什么样的优秀剧目来表现时代,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一味地翻箱底。要排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用“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和优美的旋律、精彩的表演、杰出的武打演绎好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故事。

1991年以后,尚长荣有意退出舞台演出,并多次为青年演员演配角,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和托举青年演员。“我虽然是架子花脸,但是在舞台上唱好戏拿好架子,不在工作和生活中摆架子。”尚长荣笑着说,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一定要重视青年人才,要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登上大舞台的机会。

尚长荣勉励在场的青年才俊要努力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中国戏曲人,为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和中华民族文艺事业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愧党和人民对戏曲人的重托。


谈到洛阳:来过3次,但还不够

尚长荣说,80后、90后们都爱说自己的幸运数字,他这名83岁的“80”后也有幸运数字,那就是3。

“我在3个城市工作过,北京、西安、上海,在西安和上海分别都工作了32年。生旦净末丑,我的净角是老三,我在家里也排老三,我有3个孩子、3个孙子。”尚长荣说。

不仅如此,在尚长荣的从艺生涯中,3出戏得奖最多——《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他参加过3届京剧节,得了3个金奖。还得过3次梅花奖、3次白玉兰奖。

“恰巧,我来洛阳,这也是3次,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尚长荣说,豫剧是中国民族艺术戏曲当中观众最多、传播最广的,洛阳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周秦汉唐以来,戏曲所要在舞台上呈现的古代剧目中,很多都离不开洛阳,作为一名豫剧爱好者,他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来洛阳。

在之后的接受采访中,尚长荣为洛阳送上祝福:“祝洛阳经济腾飞、文化艺术繁荣、人寿年丰,祝洛阳的戏迷朋友戏越唱越精彩。”


人物名片:尚长荣,1940年7月生于北京,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第三子,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届首位“梅花大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等。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蒋颖颖 通讯员 张旭辉 文/图

责任编辑:潘立阁

微信图片_20221018095627.jpg

点击展开全文